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
科研推广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科研推广» 科研平台

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3-04-21     

1.基本情况

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是国家林业局2007年1月29日批准(林函科字[2007]20号)成立,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建设。“立足陕西,服务西北”,已经形成了一支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现有人员18人主要来自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也有西北大学和陕西省林业局学者,包括林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方面专业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共管与持续发展、濒危植物与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区人才培训与科普教育。中心依托的仪器设备是林学院试验平台和学校中心实验室。中心运转经费由学校拨付。中心主任张文辉,工作人员周建云。

2 研究方向及其工作进展

1)社区共管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各类保护区周边地区生物资源及生境条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药材种植、经济林木培育、食用菌生产为主要技术,发展社区经济;围绕保护区功能,普及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周边群众自觉参与保护区建设。

研究中心与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育研究基地),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保育研究基地),陕西桥山次生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黄土高原植被保育研究基地)等建长期关系,协助自然保护区申报项目和技术推广项目;为保护区提供技术咨询;建立典型濒危植物种群、典型生态系统固定监测样地,共享数据。

2)濒危植物动态及生态系统恢复机理研究与监测:选择有研究基础的典型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独叶草种群,以及典型如高山灌丛、栎林、冷杉林、太白红杉林等生态系统,进行生境变迁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研究;分析典型濒危植物种群、典型形态系统与环境因素的互作机制;总结凝练典型濒危种群恢复和生态系统恢复的普适性对策;为保护区管理、植被恢复、动植物生境优化提供依据。在秦岭,建立了秦岭冷杉、太白红杉、独叶草等典型濒危植物种群恢复示范林1.5万亩,建立了固定监测样地46个;建立濒危植物种苗繁殖和人工林营造技术示范凛350亩,独叶草生境移植技术示范地50亩。在黄土高原,在陕西黄龙桥山林区建立辽东栎、油松林、白桦林森林固定样地58个,监测土壤、群落、种群、物种多样性等40多个因子,为植物种群和生态系统评价提供依据。“典型濒危植物种群生态与保护恢复技术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2016)二等奖。

3)保护区人才培训与科普教育研究:以重点保护区为基地,对保护区国有林管理机构技术人员和保护区周边农户配合生态环境项目,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天然林保护、濒危植物繁殖、野生动物应急抢救等技术,增强天然林保护、濒危动植物保护意识。结合保护区功能和重点保护对象,凝练科普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增强保护区管理机能力建设。以自然保护区管理、濒危植物保护、天然林保护等为主要内容,在陕甘宁青新等省区举办培训会,承担各类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编制保护区功能和范围调方案,为西北地区保护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0     终审:0

相关附件

CopyRight 2021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地址:陕西省杨凌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82230    传真:029-87082216    主管领导:李谱华    管理员:杨士同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