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贺虹

作者:         发布日期:2020-10-09     

     

25b8d38c14b7490fbb782f9257080dde.png[基本情况]

贺虹,女,汉族,宁夏中宁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民盟盟员。1995年毕业于原西北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原西北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博士学位。2008年3月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相关研究工作,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昆虫系进行访问研究。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教研室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森保系系主任。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昆虫学会林业昆虫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入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森林保护学概论》、《森林昆虫学》、《普通昆虫学》、《新生研讨课》、《学年论文》等课程的教学和实习任务。

研究生课程:《现代森保技术》、《现代森林灾害控制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研究与实践》等课程。

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统编教材《森林昆虫学通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森林动植物检疫学》等,主编《森林保护专业实验实习指导(上、下册)》。作为主讲教师之一,承担的《森林昆虫学》于2005年分别获得陕西省、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教育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2006年、2007年分别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7)。撰写的教学案例《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2016年获全国林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

[研究领域]

1) 微生物在蚂蚁食性进化及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研究

2) 蚂蚁和蝉科昆虫内共生菌研究

3) 主要森林食叶害虫肠道菌群研究

4) 主要林木害虫的综合防治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弓背蚁不同品级外分泌腺形态、功能分化及生态适应性研究(No.32071490), 2021-2024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食性蚂蚁颊下囔与消化道形态结构与细菌多样性比较(No.31570388), 2015-2019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弓背蚁-蚜虫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及内共生菌相关性研究(No.31070342),2011-2013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秦岭嗜菌性蚁科昆虫及其对真菌的利用方式研究(No.30671691),2007-2009

5) 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秦岭栎树林蚂蚁对巢内真菌多样性水平的影响及调节机制研究(第44批),2008-2010

6) 林业公益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古树名木病虫害侵袭防控技术研发(201404302-4),2014-2018

7) 陕西省协同创新项目:生物转换法提取杜仲胶研究(2015XT-27),2015—2018

8) 横向合作项目:秦巴林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研究,2019-2021,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9) 横向合作项目:秦巴林区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2019-2021,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研究成果]

先后专门从事或参与了秦岭蚁科昆虫多样性及其对真菌的利用方式研究、麦红吸浆虫地理种群遗传变异研究(博士论文)、红脂大小蠹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华山松大小蠹与共生真菌研究等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林业公益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1项,陕西省协同创新项目项,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横向课题2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1项、重点培育项目1项2006年,论文“中国麦红吸浆虫 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线粒体DNA COII序列的遗传变异”获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与的“红脂大小蠹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参与的项目“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八)

[代表学术论著]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近五年代表性研究论文如下(*为通讯作者)。

1) Huang Z, Wang DD, Li JP, He H*. 2020.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of bacteriome-associated symbionts in the cicada  Pycna repanda  (Hemiptera: Cicadida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86(12): e02957-19

2) Wang C, Billen J, Wei C, He H*. 2019.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infrabuccal pocket in  Camponotus japonicus . Insectes Sociaux, 66: 637-646  

3) Wang C, Billen J, Pan XR, He H*. 2018.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infrabuccal pocket and its lining epithelium in workers of  Ectomomyrmex javanus  (Hymenoptera: Formiciadae). Micron, 115: 50-53

4) Zhou Y, Li CY, Billen J, He H*. 2018.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Dufour’s and venom glands in the ant  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 (Hymenoptera: Formicidae). Micron, 104: 72-79

5) Wang DD, Huang Z, He H*, Wei C*. 2018.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omes, reproductive organ s and eggs of the cicada  Subpsaltria yangi . Arch Microbiology, 200(2): 227-235

6) 张凯旋, 魏琮, 南小宁, 王云果, 贺虹. 2018. 日本弓背蚁颊下囊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 昆虫学报, 61(6): 686-697

7) Zheng Z, Wang DD, He H*, Wei C*. 2017. Bacterial diversity of bacteriomes and organs of reproductive, digestive and excretory systems in two cicada species (Hemiptera: Cicadidae). PLOS One, 12(4): e0175903

8) 徐阳, 南小宁, 魏琮, 贺虹. 2016.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gut bacter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carpenter ant  Camponotus japonicus  (Hymenoptera: Formicidae).  昆虫学报, 59(6): 632-640

9) 张君, 南小宁, 魏琮, 王云果, 贺虹. 2016. 日本弓背蚁颊下囊内含物中细菌的组成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53(1): 164-173

10) Zhou WT, Nan XN, Zheng Z, Wei C, He H*. 2015. Analysis of inter-individual bacterial variation in gut of cicada  Meimuna mongolica  (Hemiptera: Cicadidae).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15(1): 131,DOI: 10.1093/jisesa/iev113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712100

Email:hehong@nwsuaf.edu.cn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学院地址:陕西省杨凌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82230   传真:029-87082216   

主管领导:李谱华   管理员:杨士同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微信平台“林院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