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2023年5月16日 15:00-17:00
地点:林学院实验楼225会议室
报告人:窦艳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讲师,2012年获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中科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专业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形成与稳定性研究。主持了博士科研启动费项目—黄土高塬沟壑区微生物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贡献机制”(245202101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2023-JC-QN-0228)。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atena、Ecological Engineering、Sustainability等SCI期刊;合作发表 SCI 期刊论文13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Meta 等国际主流期刊。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作为实现我国及全球“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当前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界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储碳机制的核心要素,探究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是深入认识陆地碳汇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报告将针对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包括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时间、分解速率及其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的解析等方面进行汇报与讨论,旨在为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固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对该区“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实时动态计量
时间:2023年5月16日 15:00-17:00
地点:林学院实验楼225会议室
报告人:田相林,森林经理学博士,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后,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及硕博连读)。汇报人专注于森林生长与生态系统碳平衡动态的经验与机理建模研究,探究数据累积与模型更新的关系、不同尺度模型的链接方法、林分生长或生产力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并基于此开发可扩展的模块化计算系统,用于预测森林结构变量、碳储量和通量,以及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碳足迹。自2018年起至今工作于在赫尔辛基大学,与芬兰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开发碳汇计量模型系统,为国际碳汇市场提供区域尺度高分辨率森林实时碳动态计量产品。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封存至生物质与土壤中,这种碳汇潜力是国际政策框架中缓解气候变化的关键考量因素,但当前碳交易市场仍未出现能被广泛认可的区域尺度森林实时碳动态计量与价值核算产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开发科学高效的森林碳平衡仿真系统,将有助于我国气候变化决策与碳交易市场完善。本次汇报将展示一个可扩展的模块化计算系统(PREBASSO),依托机理模型搭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实时动态计量平台,提供大地理尺度高分辨率的精准碳汇计量与核算数据,用于评估森林结构变量、碳储量和通量,以及匹配森林经营决策系统的总碳足迹。采用逆向建模方法,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对复杂过程模型与多源数据库进行链接,模拟森林主要森林类型区域尺度碳收支动态,预测并解释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森林碳平衡波动机制与风险,为森林经营管理、碳汇认证、碳循环机理研究、碳交易等诸多林业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
诚挚邀请感兴趣的老师同学们参加学术沙龙!
林学院
2023年5月10日
CopyRight 2021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地址:陕西省杨凌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82230 传真:029-87082216 主管领导:李谱华 管理员:杨士同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